2016年12月16日,銅板街金融科技集團主辦的“一路銅行•機遇共贏——2016年銅板街合作伙伴大會”在杭州舉行。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董事長吳敏文先生出席大會并發表主題為“金融科技+ 中國資產管理發展新機遇”的演講。演講從政策監管與股權投資兩個角度,深入分析了當前資產管理行業的困境與機遇、金融科技與資產管理行業的關系,并系統闡述了盛世景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策略及整合戰略。
以下是吳敏文先生演講實錄:
我本人之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證監會長期工作過,有監管工作背景。10年前又創立了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主要從事股權投資和產業并購,是一個機構投資者。因此,我今天就從政策監管和股權投資這兩個角度,分四個方面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資產管理業務和金融科技如何結合。
第一,資產管理行業的困境與機遇
大家先來看一組讓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200萬億,中國A股市場的總市值有50萬億左右,這是第一個數據。第二個數據是中國現在的GDP將近70萬億。從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兩個特點:一是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相比還很弱小,另外一點是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體系,在整個社會的融資結構所占比重太大,普惠金融和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發展嚴重不足。
這首先體現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管理規模:到2016年10月份,整個中國私募基金的管理規模超過了公募基金,兩者合計管理規模約16萬億,而在整個銀行業200萬億的總資產里,銀行理財的規模大概26萬億,因此整個資產管理的需求依然非常旺盛,空間相當巨大。
而從供給端來講,近年來收益率持續下行,前幾年信托產品平均收益率達到12%-15%,現在基本上只有5-6%。無論是從銀行理財產品,還是信托,或是國債收益率都在持續下行。無風險利率不斷地往下走,這樣的情況下整個資產管理行業都面臨考驗,這是供給端的趨勢。
但從金融行業的結構來看,這個洼地又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我國非存款的金融資產占個人財富的比重中國只有24%,美國是80%。在對社會的貢獻和獲得資金支持方面,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GDP占65%,提供的就業占75%,但獲得貸款余額只有24%。這說明什么?說明大量的國有企業無效地或者低效地占用金融資源,而對GDP和就業貢獻最大的中小企業,獲得傳統金融體系的支持是不夠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仍然任重道遠。
另外,保險行業的覆蓋深度在中國也非常低。目前,中國保險深度只有3.59%,遠遠低于美國的7.5%和韓國的11.2%。而在汽車消費金融的滲透率,中國在幾個大的國家里面也是最低的,只有33%,低于德國的65%,也低于美國的80%。
上述事實和數據表明:整個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供給端有巨大的洼地,而這個洼地就是機會。
我們還可以補充些數據。美國私募基金管理的總規模是10萬億美金,但中國到今年10月份私募超過公募也才8萬億人民幣,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而中國的2015年的GDP是美國的64%,差異很大。所以,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機遇,但是又面臨著很多的困境,例如無風險利率的下行,資產的供給不足,覆蓋深度不足等。
第二,是金融科技與資產管理行業的契合
金融科技與資產管理行業或者說跟整個金融資產的供給,有非常重要的關系。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減少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比如黨中央國務院三令五申要求商業銀行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可是我們所接觸的所有銀行都非常清楚,中小微企業的貸款很難做。因為銀行要考慮成本和產出,而獲取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戶的信息非常難,成本很高。所以,金融科技首先要在金融領域解決供給和需求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減少信息不對稱必然會提高決策效率、減少道德風險、優化競爭環境。
其次,資產管理行業可以從三個維度真正利用大數據。這三個維度是指單體大數據分析、平臺自身大數據分析和群體大數據分析。個體的大數據分析現在已經非常厲害了,個人信譽怎么樣,大數據是一清二楚的;比如微信可以根據某人一年收發紅包的量給他發貸款等等。平臺大數據通過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可以全面、及時把握平臺各項激勵手段和措施的客觀效果,不斷改進自身的服務能力,提升客戶的滿意度。而群體大數據分析有助于決策者和經營者及時把握投資者風險偏好轉變,把握因經濟結構調整、宏觀政策等因素造成的資產供給者風險結構的變化。
再次,以大數據為基礎,還可以延伸應用場景。大數據的特性決定了它可以應用于社會和經濟運行的方方面面。比如,如果金融科技普及率足夠高,則監管層應能提前發現金融市場風險聚集趨勢,避免斷崖式調整。在業務合作和拓展方面,云服務提供商通過為中小企業提供財務管理和ERP服務,掌握了中小企業一手財務和業務數據,進而幫助銀行對接更多合格的中小企業資產包。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在資產管理行業也有用武之地,當前美國證券市場70%的交易是通過量化算法自動完成,未來人工智能投顧必將逐漸滲透到其他資產類別的配置中。
最后,金融科技將助力傳統金融機構。大家知道我們的大型國有銀行,客戶的覆蓋面是比較廣的,但中西部很多中小銀行,沒有辦法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之上對客戶進行非常認真、非常細致而且基于大數據的個人信息及征信的判斷,但金融科技完全可以。不僅如此,金融科技能發揮作用的領域非常多,包括優化銀行的內部管理的流程,改變銀行的傳統運行模式,全面提升內部的決策效率等。舉例來說,金融科技通過金融資產的交易或者銀銀平臺能夠盤活銀行的存量資產。我前天跟工商銀行有關領導交流這個問題時了解到,他們最優質的資產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不良率只有0.3%,他們很想把這個優質資產導到交易所來,但這件事必須靠金融資產交易平臺,必須以大數據為基礎,因為單個投資者沒辦法把每一個按揭貸款客戶的數據全部摸透。
保險行業也會出現很多新的應用場景,包括現在銅板街和多家保險公司正在合作的一些新的產品,只要以大數據為基礎,各種各樣的場景就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新的險種出來。所以,我認為金融科技完全可以幫助傳統金融機構發展業務,提升管理,改善決策,降低風險,這是有很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三,理解金融政策,在科技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和監管中找到平衡
大家知道最近這兩年互聯網金融概念風起云涌,發展也很快,但是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從去年開始,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對某些互聯網金融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重點治理。我們怎么看待行業的發展和監管的匹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一個高度政策性的領域。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下重手,當然有它的原因,行業里面確實出現了一些亂象,比方說為自身平臺的融資,自建資金池,投資者的風險匹配度不夠等等。
而到了今天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清理整頓,大家的認識相對比較一致。這里列舉三位資深專家的一些說法,一個是謝平,他的觀點是任何監管阻擋不了金融科技的進步,監管只會協助行業進行規范和透明。第二是潘功勝,央行的副行長,互聯網領導小組的組長,他強調是打擊非法、保護合法。另外一個是廖岷,他強調要在整頓和支持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整個行業的從業者以及監管部門在科技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和監管的需要中間找一個平衡,這個平衡不是單方面的等待央行、銀監會出政策,而應該是行業和監管部門不斷的互動、信息溝通和交流的過程。現在整個互聯網打擊和整頓的高峰已經過了,現在處于在重拳整頓之后重新梳理行業、重新梳理模式,保護合法的,選擇一批好孩子、好公司鼓勵它發展,以它們來帶動整個金融科技真正的長遠的健康的發展。我認為現在處于這樣一個階段。
因此,在良莠不齊風起云涌的政策背景下,整個行業格局會發生演變。這個格局就是隨著監管的落地和嚴格的執行,優勝劣汰將會加速,行業環境會被凈化,更多的需求,不管是資產供給方還是資產需求方都會上線。
第四,盛世景作為全產業鏈的資產管理機構,如何布局金融科技整個產業鏈的投資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作為一個全產業鏈的資產管理公司,如何布局整個金融科技領域。我想告訴大家,我的三個基本指導方針,第一個是在行業整頓的時候,我們抓住這個領域的根本價值,認清未來的方向,明確并堅守金融科技的路子。從本質上來講金融科技一定是個風口,一定是長期持續壯大發展的賽道。大家知道做投資的首先是選賽道,我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點,我自己考察過不少金融科技企業,我認為這種商業模式是有它的必然性,有它的持續性。
第二個,在市場的波動當中,要逆勢布局,在波動當中占據未來行業的橋頭堡。在清理整頓之后,找到真正的好公司,找到龍頭的潛質,有行業領導能力的企業,堅定地布局。第三個我認為傳統機構的改革是金融科技大發展的重大機遇,我覺得金融科技的發展,真正的重大機遇不是動輒就要顛覆傳統金融體系,而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和互動,這個是更有價值的。所以何俊(銅板街金融科技集團創始人)一直提出的為中西部銀行提供助貸服務,這個提法非常正確。我們一定要看到傳統銀行體系、傳統保險公司體系和金融科技的結合,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巨大發展機遇。
具體怎么布局,我的理念是PE的眼光、投行的思維、副董事長的角色.所謂PE的眼光是看到金融科技這個賽道長遠的前景。所謂投行的思維是什么概念呢?我們投資任何一個項目要考慮到這個項目或者說這個領域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證券化的路徑,整個投資交易應該如何安排,而副董事長的理念則是指我們投資一個企業以后,會為企業管理團隊,在資本方面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盛世景投資銅板街,我們是怎么考慮的?我覺得首先以產業并購基金的方式,戰略性地入股銅板街。然后幫助銅板街與一些金融科技行業的優秀上市公司和其他的合作伙伴建立戰略聯盟,這是第一步。第二步,以這個為基礎,我們將圍繞銅板街成立一支金融科技產業基金,對整個這個產業鏈上的其他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投貸聯動的布局。以銅板街平臺為核心,圍繞整個產業鏈進行價值創造,并科學規劃登陸資本市場的路徑。我們做投資,追求資本回報是一方面,但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投資一個企業,能夠把這個賽道和整個產業鏈做通,這樣的話整個產業鏈上下游本身會產生更大的價值。我們聯合了銀行、保險、信托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本次投資,并帶著他們一起來圍繞著銅板街,進行戰略性投資、整合及業務層面的合作,真正讓整個傳統金融體系中的各類金融機構和以銅板街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核心競爭力結合在一起,創造互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