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橫林數葉紅、盛世景藍今又現,在寓意收獲的最美時節里,在共賀十九大的熱烈氛圍中,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盛世景”)11周年慶典暨投資人大會于北京密云古北水鎮盛大舉行。
10月28日下午,盛世景集團11周年司慶暨投資人大會的分論壇在古北水鎮會議中心晴暉廳召開。盛世景副總裁楊靜女士作為分論壇主持人,圍繞“科技中國”、“健康中國”、“跨境投資機遇”三個主題,與知名上市公司代表、首席研究員、行業專家等共論趨勢、共話未來。
主題演講 步長制藥董事長 趙濤
首先,步長制藥董事長趙濤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趙濤先生表示,企業家在經營好自身企業的同時,還要更加有文化素養,同時也要更多的承擔一些社會責任,這樣才能夠使中國在世界上更有尊嚴。(演講全文詳見11月4日盛世景官方微信平臺的專題報道)
分論壇主題:科技中國
主題演講 航美集團創始人 郭曼
航美集團創始人郭曼先生就長途出行交通領域的互聯網產業布局發表了精彩演講。過去,航美集團主要做傳統廣告,并在空中傳媒領域占據90%的市場。雖已取得傲人的成績,但航美卻不甘停滯不前。
“航美的定位就是要連接旅途中的一切美好,讓你的旅途不再寂寞。”長途交通互聯網的市場空間巨大,航空交通去年達到了5億人次的規模,鐵路交通去年達到了28億人次的規模,而長途大巴每年有150多億人次的旅客運量。長途封閉空間里的旅客,對互聯網的需求十分強烈。郭總指出,在北美已有約60%的飛機為旅客提供上網服務,而中國的2000多架飛機中僅有100多架提供這一項服務。“航空WIFI從政策上、資源上、整個需求上,都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今年是航空互聯網元年,明年是大發展的一年。”
圓桌對話
在“科技中國”分論壇的對話環節,主持人楊靜總和眾位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話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從左至右:楊靜、喬徽、張新躍、劉雪楠、邢洪海、鄭宏達、王濤)
哈工智能機器人股份公司CEO 喬徽
喬徽先生認為,人工智能相當于大腦,機器人相當于執行者,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夠替代我們目前接觸到的絕大部分工作,但并不能夠替代人。“未來,人類可能更多會從事基因工程、生物工程、星際旅行等新領域。”
中國已經連續3年在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上和使用效率上排名全球第一,但在使用密度上還未達到全球平均數值的一半。喬徽先生表示,現在機器人應用最大、最成熟的領域是工業機器人,但是市場應用最廣的還是在服務類的機器人。一些特殊人群的機器人產品,比如針對老弱病殘這一類機器人的應用,可能會先于一般的消費類機器人產品,更容易市場化。
哈工智能的主營業務是工業機器人應用,主要在汽車、焊裝領域。除此之外,哈工智能也將人工智能、視覺學習的技術和算法結合進現有的工業機器人,推出協作型機器人。
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公司CEO 劉雪楠
“短期50年之內,機器人有相應的替代性,在50年之后會有絕對的替代性。”劉雪楠先生認為,機器人短期替代的是人類過去工具性的角色,但隨著技術進一步的發展,機器人還會被賦予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元素。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結合后,機器人開始進入到各種各樣的場景,將會有全方位的智能成長,包括思想上的成長和行為動作上的成長,除了提供以AI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外,還能做出端茶倒水等行為服務。當感性的功能在未來更長遠的時間周期里,和科學、算法等深度結合之后,機器人就可以做到更深度的替換,甚至會替換到情侶、家人這樣的角色。“未來的關鍵詞,在于ABCD打造的場景、應用、革命。A是AI,B是big data,C是closed,D是design,這是新物種革命上提到的理念。”
康力優藍是一家集科技研發、工業設計、生產制造、產品營銷為一體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綜合方案服務商。
東方網力副總裁/財務總監 張新躍
東方網力的張新躍先生就AI在安防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分享。AI技術應用到安防行業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在一些高風險的場景下讓人的安全有了保證。人工智能在深度學習的時候,通過機器運算能力有了大的提升,所以在執行過程中準確性和效率可能超過人。東方網力一直在關注著現在和未來的技術發展,已通過跨境投資的方式在安保機器人領域有所布局。由于該機器人無疲勞感和情緒波動,在美國已應用在商場、校園、停車場等環境下,來替代保安巡視。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張副總總裁提到了“資源”這一關鍵詞。AI的未來,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還需有整合資源的能力來推動技術的應用。
東方網力在安防領域是視頻技術的引領者,市場份額連續3年在IHS評價中拿到了國內市場的第一名,在國際市場也保持在前三名。東方網力對于AI和機器人的布局,除了安防領域外,還在孵化兒童閱讀機器人等項目。而盛世景與東方網力攜手多年,已經獲得了超80倍的回報。
東方國信科技股份公司副總裁 邢洪海
談到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關系,邢洪海先生表示所有的深度學習和模糊算法,都是來自于數據基礎。工業機器人可能對數據的依賴性并不大,因為它們還只是一種指令性的機器人。但是隨著機器人智能化,機器人承擔更多復雜的工作,對數據的依賴也會更多。未來在數據的基礎之上,機器人具備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人工智能既給大數據公司提出了非常大的技術考驗和挑戰,同時也創造了無限的數據應用想象空間。
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邢洪海先生總結出了“場景”、“應用”、“垂直”三個關鍵詞。東方國信作為大數據龍頭,多年來在電信運營商和銀行領域深耕細作,見證了這兩個行業從人工客服到智能客服機器人發展的變革趨勢。大數據的基礎結合語音、語義識別技術,推動了客服機器人的發展,目前已廣泛應用在航空、電信、金融等行業。“從東方國信的角度,我們也在逐漸嘗試研發搭建機器人的大數據平臺。機器人大數據平臺要比人的大數據平臺科學、嚴謹,全是靠數據在驅動。”
海通證券計算機首席研究員 鄭宏達
“人工智能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是‘云’和‘端’重新平衡的問題。”人工智能目前的學習很多是分散的,終端和終端之間沒有連在一起。鄭宏達先生提出,未來科技的發展趨勢,除了人工智能,還有物聯網,各種端都會連在一起,在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如《終結者》里的場景。我們過去把數據傳到“云”去做數據的分析,現在開始把芯片放到各種各樣的“端”里面,逐漸形成了有強智能化的終端。智能化應用的發展與價格有關,目前主要還是應用在汽車、攝像頭等價格較不敏感的領域。如果模組的價格降到足夠低,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此外安防AI處于落地階段,未來幾年也可能迎來醫療AI的全面發展。
盛世景科技通訊投資部總監 王濤
在“AI是否能替代人類”這個問題上,王濤先生認為短期而言沒有那么快,但長期而言可能會朝著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去發展,因此建議年輕人在擇業時盡量少選需重復性勞動的工作。
會上,王濤先生介紹了盛世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思路。第一,占領賽道:在一些重點領域要有所布局,如安防、金融、醫療等,“人工智能一定要結合場景,不能虛談”;第二,核心競爭力突出:重點關注團隊的技術背景、商業化渠道和獲取相關資源的能力等。
分論壇主題:健康中國
主題演講 安信證券醫藥首席研究員 崔文亮
安信證券醫藥首席研究員崔文亮先生在“健康中國”分論壇上對整個醫藥行業政策進行了梳理,并對未來幾年醫藥行業的政策走向進行了預判。“醫改的難點,根源來自于醫藥、醫療、醫保這三方存在的矛盾,其中最根本的就是醫生的逐利性。”當前,醫改受到國家的重視,由多部門配合推進,如衛計委、藥監局、人社部等,改革力度較大。隨著醫改的推動,我們看到了藥品價格下降、醫療服務價格上漲的趨勢。過去以藥養醫的現象,隨著招標降價、控制藥占比、按病種付費等方式的實施,逐漸成為了歷史。
崔先生認為,醫藥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在工業領域可體現在一致性評價,在商業領域可體現在兩票制。在工業領域,崔首席看好創新藥、CRO等細分領域,并認為仿制藥企業也需要有更多的創新能力。從二級市場來看,醫藥行業的估值呈現兩極分化,有創新藥的公司估值得以大幅提升,只有老品種的公司則估值較低。隨著一致性評價的推進,未來的醫藥企業將呈現出兩大趨勢:一類是創新藥企業,前期投入較多的,后期將進入多品種的收獲期;另一類是普藥企業,落后產能將被淘汰,行業分散現象將得以改變,市場集中度將提高。在商業領域,隨著兩票制的實施,小企業步履維艱,長期而言市場集中度將大幅提升。
最后,崔先生建議,在越來越正規和國際化的大環境下,傳統帶金銷售的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我們應投資于真正具有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未來是真正考驗一個醫藥上市公司,或者一個醫藥項目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時代。”
圓桌對話
在“健康中國”分論壇的對話環節,主持人楊靜女士和眾位嘉賓依據最新的醫療政策,對行業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從左至右:楊靜、王其鑫、劉群、羅明、李志、楊燁輝、林小涵)
天圣制藥股份公司董事長 劉群
會上,劉群董事長針對醫藥流通政策對市場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分享了天圣制藥的業務布局。劉總表示,兩票制對于商業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首先,對正規的大型企業而言市場的量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對天圣而言,這是一次機遇。我們在重慶市場基本上與所有的醫院都有業務,任何一個品種、市場我們都能對接上去。”其次,流通企業的利潤變薄了。兩票制以后,工業廠家都把價格往上開,流通企業的利潤減薄了,對稅也有影響。
“機遇是給準備好的人”。由于天圣前幾年做了充分的準備來發展工業,商業的利潤雖有所減薄,工業的利潤仍在增大,整體上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長江醫藥集團董事長 羅明
“兩票制讓很多不規范的企業和不規范的行為逐步被淘汰,規范的企業會迎來更多市場的份額和機遇。”羅明董事長領導下的長江醫藥有完整的醫藥產業鏈,有效地結合了商業和工業,并積極參與到地方扶貧工作中。長江醫藥對地方的中藥產業、稅收、貧困人口就業等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而地方政府也在稅收、人口就業等方面給予長江醫藥相當大的支持。“我們遷址到貧困縣,不是為了上市,而是為了企業和地方有更好的發展。十堰是中華藥谷,擁有豐富的藥材資源,政府在政策上也給予了較大支持。未來我們在貧困縣要把企業繼續發展下去,為當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京頤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 李志
李志董事長從2004年開始創業,經歷了京頤從10人到1800人的過程,更見證了醫療信息化行業從小機遇走向大時代的歷史。從1995年到2010年,醫療信息行業經歷了第一個15年。那時,社會還未進入全面互聯網時代,醫療服務行業主要是人力密集型,政府、醫療機構對信息化的投入還不大,新的醫改還未推出,整體缺乏標準。第一個15年里,醫療IT上市公司較少,業內企業體量普遍不大,資本的熱度也較低。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信息化的發展,行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李董事長認為,從2010年開始至少到2025年,是信息化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在發展過程中,“基層”、“互聯網”、“平臺”三大關鍵方向將為行業帶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未來我們也將看到一批利潤過十億的業內企業崛起。
京頤股份是醫療信息化領域的明星企業,旗下有4家企業。盛世景于2015年第一次投資京頤股份,在2年的時間里,京頤股份在一級市場為盛世景帶來了一倍的利潤。
悅心健康集團股份公司總裁 王其鑫
會上,王其鑫先生為大家分享了悅心健康成功轉型的過程和他對醫改的思考。悅心健康原名為“斯米克”,創始團隊來自臺灣,過往業務主要在瓷磚、造紙領域。隨著制造業大環境的變化,斯米克逐漸賣出了制造業板塊,并轉型進入了大健康領域。
當前,醫療資源不均依然是個大問題,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還未得到解決。國內現在有16000多家民營醫院,有很多在各自縣級的領域都是小池塘里的大魚,有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已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在這樣的背景下,悅心健康正在積極收購縣級的民營醫院,并引進臺灣的一些專科來加以支撐。臺灣的競爭環境是市場化的,有許多小而美的醫藥公司,但這些公司卻缺乏進入大陸的渠道。悅心健康希望能建成一個平臺,讓臺灣的優質醫療服務通過這個平臺進入大陸的市場,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天風證券醫藥首席研究員 楊燁輝
楊燁輝先生從制造、流通、服務三個角度來對行業進行了剖析。
制造上,長期來看要布局創新藥。這個領域需要長期燒錢,團隊需借助整個生態圈的資源,如CRO、高校研發平臺、政府產業基金等。企業的經營需要科學精神和商業精神的有效結合。舉例說明,中藥B端的銷售受到政策的擠壓,這時一方面應主動從處方跨入OTC,另一方面應在品牌上下功夫。
流通上,在兩票制和營改增的背景下,工商合體非常重要,化解了很多的風險。兩票制下,商業龍頭受益,為上市公司帶來了并購整合的機會。流通領域里,一級市場的投資較難,PE可通過和上市公司成立產業并購基金參與其中。
服務上,包括醫院的信息化。綜合性公立醫院改制對于PE機構的醫院經營管理能力有所挑戰,在藥品加成取消的背景下,小醫院因較難在醫療服務上提價,經營難度較大。楊先生建議PE機構投專科連鎖,一來可通過全國布點提高量;二來可通過提升服務提高價。信息化跟分級診療相關性較高,能獲得許多數據,可能疊加AI取代一些基礎大夫的工作,并能應用在保險領域。
盛世景健康投資部總經理 林小涵
“健康中國”是盛世景多年來深耕的方向,盛世景的布局涉及制藥、流通、服務等多個領域,前期已投資的案例包括步長制藥、同濟堂、天圣制藥等知名上市公司。
在政策先行的前提下,盛世景在“健康中國”上有三大布局邏輯。第一,創新藥:包括化學制藥、生物制藥等;第二,拳頭品種:有優質單品種的企業,即使不單獨IPO,也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優質并購標的;第三,醫療體系重構過程中的機遇:如公立醫院改制、醫療信息化、檢測、手術等領域。
跨境投資機遇專場
主持人楊靜女士作為盛世景國際業務的負責人,在分論壇上分享了盛世景對于跨境業務的思考和投資邏輯。
“我們挖掘項目最主要的邏輯是尋找特色。特色就是有獨到之處:它能做到的,別人做不到;或者它能做的遠遠超越于其它競爭對手。”除估值合理外,盛世景還關注海內外優勢互補——項目不僅在海外有很好的成長,還能夠和中國的大市場聯系在一起,為國內的上市公司帶來價值。
分論壇上,盛世景的投資團隊也圍繞科技中國、健康中國、跨境投資的主題開展了優質項目路演,反響熱烈。我們期待在這大資管的時代里,與合作伙伴們共迎盛世、共創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