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9日,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深交所組織召開資本市場服務民營上市公司培訓會,來自9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以及有關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代表共200多人參加會議。會議在資本市場學院舉行,證監會公司債券監管部、上市公司監管部、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并講話。
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盛世景集團”)董事長吳敏文先生受邀參會,并作為私募機構代表作了關于《危機、智慧、共贏——股票質押風險化解經驗分享和相關建議》的演講。
在吳董事長看來,紓困工作任重道遠,一是高比例質押家數依然較多,2018年11月初至2019年5月24日,市場質押股數從6456.89億股降至6136.14億股,大股東質押比例大于90%的公司從513家降至459家,下降幅度很小;二是各類紓困基金落地比例不高;三是落地項目呈現“國進民退”的趨勢;四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所持股份被司法拍賣家數逐步增加。
吳董事長介紹,在實踐過程中,盛世景將公司從大股東的債務情況、上市公司基本面、公司治理情況、股價與質押債權對應平倉線和本息線的偏離程度四個維度,劃分出三種情況,對應三種策略,一是雪中送炭,即基金通過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受讓大股東持有部分股份,改善大股東的流動性;二是同舟共濟,基金通過協議受讓成為二股東甚至階段性大股東,與原大股東共同經營管理上市公司,原有大股東在條件具備時,通過回購股份等方式,恢復大股東身份;三是騰籠換鳥,基金通過債務重組成為大股東,對上市公司進行債務和業務重整,并注入優質資產,未來由優質資產持有者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
吳董事長亦向民營上市公司紓困工作的各方參與者提出了多項建議:
一、建議證監會可適度調整完善再融資、減持、并購重組、帶質押過戶等相關政策,創造良好的監管環境,推動紓困項目落地。
二、建議央行及銀保監會可完善配套措施,適度放寬政策限制,調整金融機構問責與考核機制,釋放“第三支箭”拓寬民企股權融資渠道,鼓勵銀行、保險在紓困工作中與有意愿、有能力的私募機構合作。
三、建議地方政府可更多地以市場化方式參與上市公司紓困,淡化“控股意識”、“債性思維”,同時發揮協調債權人的紐帶作用,防止各債權人陷入“囚徒困境”。
四、建議作為債權人的金融機構可引入股權思維,抱著“實質重于形式”的態度,采取更有效的風控措施,加強內部跨部門溝通,支持以“以股抵債”方式化解股票質押風險
五、建議上市公司及大股東正視債務問題,調整心理預期,不因股價短期波動盲目改變“紓困”過程中的條件;同時要立足夯實基本面,專注做好公司業績,嘗試運用多種紓困金融工具優化財務結構。
會議的最后,深交所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繼續按照證監會的決策部署,充分吸納與會各方的意見與建議,多措并舉服務好民營企業,更好地滿足民營企業合理融資需求,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