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是我國資本市場最重大的制度改革,其核心是IPO公司信息充分披露,達到“法碼定理”要求的充分有效條件,這是一個逐步逼近的過程。
2020年底,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股票上市規則》、《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等,退市新規正式全面實施。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顯著增加,退市類型集中在財務類退市和交易類退市,還有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這是與IPO注冊制配套的基本制度,是我國股票市場成熟的標志。
在常規退市之后,投資者保護機制也不斷完善。近年來,資本市場在中小投資者行權維權方面構建了先行賠付、糾紛調解、代表人訴訟等機制。2021年康美藥業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一審判決,52037名投資者獲得了總24.59億元的賠償判決,17名董監高被判承擔高額連帶賠償責任,這是歷史性突破。這件事20年前就想做,一直沒成功。
2022年12月,證監會認定富途控股和老虎證券非法跨境展業。2023年1月,證監會發布《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強調加強對非法跨境經紀業務的日常監管,對相關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整改。核心要求是防止跨境監管套利,禁止未在境內持牌的境外機構違規招攬境內投資者,并不得為其開立新賬戶。這彌補了一個多年的監管空白。
2020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明確,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北京、上海、深圳陸續開始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份額轉讓二級市場建設。基金份額轉讓拓寬了各類LP的退出路徑,滿足估值和流動性需求。目前PE/VC的LP,包括政府投資基金、地方國資平臺等,均有轉讓LP份額實現投資退出的訴求。
多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獲批,到今年9月,國內已有9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獲準設立。外資機構通過申請QFII資格的方式布局中國市場,2023年上半年便有40家機構獲批QFII/RQFII資格。目前,國內已設立10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另有多家正在申請審核階段。我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已經是充分競爭市場。
國務院發布的《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適用范圍、管理人和托管人職責、資金募集和投資運作、創業投資基金特別規定、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等方面,對私募基金業務活動的監管進行全面規定。從此,我國私募基金行業有上位法可依。
根據證監會、工信部聯合印發的《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板的目標為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場外市場特點和優質中小企業需求的基礎服務體系、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和上市規范培育體系,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作用發揮。這是中國特色資本市場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科技創新的創舉。
根據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今年理順了債券管理體制,將國家發改委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劃入證監會,由證監會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這也是落實《證券法》,建立集中統一的債券市場監管架構。在此之前,企業類債券發行審批由三部門負責,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和責任約束機制,三個部委20年沒能協調一致,這次一個中央文件全部解決。
十、今年貨幣政策的一些特點
央行今年已兩次下調法定準備率,累計0.5百分點。2023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增加19.52萬億元,同比多增1.55萬億元。貨幣寬松主要靠貸款。
1月至9月,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91%,比2022年同期下降0.32個百分點,其中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3.82%,處于歷史最低水平。推動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近5000萬筆、22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
央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7.2萬億,一舉三得:基礎貨幣投放增加貨幣供應量;支持重點產業促進結構優化;低利率帶動融資成本下降。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是創新,采取基金模式可以投資項目股權,再加杠桿,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新冠疫情之后,各國央行都有貨幣政策工具創新,五花八門,基礎理論還是貨幣主義和MMT之間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