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證券時報》 2016-11-04 作者:趙春燕
在日前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公司十周年慶典及高峰論壇上,該公司董事長吳敏文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盛世景將先爭取在新三板掛牌,并擇機申請公募基金業務。
公開信息顯示,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是由中國金融界資深人士發起創立,于2006年開始從事資本市場資產管理業務,核心業務包括私募股權投資、產業并購以及策略投資等,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躍居行業前列。
將重啟掛牌新三板工作
吳敏文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對私募基金監管政策方向是扶優限劣。”公開信息顯示,去年底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在新三板掛牌曾遭暫停。5月27日,股轉公司發布《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金融類企業在新三板的掛牌融資作出差異化安排。其中針對私募機構的掛牌準入,在原有的條件基礎上,新增加了八項條件,即市場所說的私募掛牌“新八條”。
吳敏文向記者表示,對照新的八條標準看,盛世景基本符合,因此,將會重新啟動新三板掛牌。他透露,針對新三板的做市商資格,盛世景也在申請試點。
公開消息顯示,私募機構掛牌“新八條”出臺的同時,股轉系統官網發布了積極準備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相關工作的信息。在近幾個月時間內,近40家私募機構圍繞首批10個做市業務試點名額展開了角逐。
除了上述兩項動作之外,盛世景還在推進公募業務的申請。另外,針對拓寬私募基金來源的問題,吳敏文表示,“私募資金來源會越來越多,例如,保監會的政策允許保險資金成為私募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其實在國外,私募基金管理的資金來源,有將近60%以上是機構投資者,而且最主要的來源是養老金,而國內目前整個私募基金LP結構中,占主體的還是高凈值個人客戶。而盛世景的LP當中,超過80%是機構資金。”
資本市場中長期布局時機已到
據了解,在目前國內私募基金行業中,與盛世景類似的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并不多見。這一模式可以覆蓋企業從創業投資(VC)到私募股權投資(PE),一直到公開市場,既可以駕馭資本市場不同的波動周期,也能滿足不同投資人的風險偏好,還能把握一個企業成長的全生命周期。
吳敏文表示,盛世景的經營方針包括如下幾方面:
第一,在機構轉型期做大。也即銀行、保險公司要向資本市場轉型,這為盛世景帶來較大的機會。
第二,在行業整頓時超車。在監管部門進行的行業清理整頓中,行業的集中度將逐步提高,盛世景以自己的發展速度達到整頓超車的效果。“據公開可查詢數據,我們在全行業的綜合排名已名列前茅。去年股災之后至今,我們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了150%,這就是行業整頓時超車。”吳敏文表示。
第三,在市場波動中布局。吳敏文稱,“如果要看未來十年的資本市場,真正對股權市場、對資本市場進行中長期布局的最佳時機,就是從現在開始的今明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