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6年9月14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股轉系統”或”新三板”)發布的《私募機構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方案》,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工作小組于2016年11月15日-18日召開了評審會議,對20家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申請材料進行集中評審。12月13日,股轉系統正式發布進入下一階段現場驗收環節的機構名單,盛世景資產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9家私募機構成功入選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名單。
私募機構做市試點評審:聯席評審, 量化客觀
按照股轉公司網站公布的《私募機構全國股轉系統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方案》,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專業評審工作小組由全國股轉公司按照中國證監會的授權跨單位而設立,由評審工作小組承擔評審工作具體事宜。評審工作小組專家由來自證監會相關部門、基金業協會、中國結算公司及全國股轉公司內設部門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每單位(部門)至少確定2人以上(含2人)參加評審工作小組。
評審工作小組參照《私募機構做市業務申請材料評分表》對申請機構的申請材料進行評審打分,評審打分主要涉及申請機構的資本實力、資產管理規模、做市業務人員數量及經驗、監管及處罰記錄、做市業務實施方案、風險控制制度及水平等8大條件37個要點,股轉公司則按照申請機構的得分排名情況公布進入驗收環節的機構名單,因評審結果以量化指標為依據,極大減少了評審人員自由發揮的空間,確保了做市商選拔機制的客觀性。
私募機構做市試點名單:實力體現, 模式多樣
從股轉系統公布的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名單的評分結果看,這10家私募機構的各項評審指標遠優于參評機構平均水平。其中,實繳注冊資本較參評機構平均高近30%;近3年年均實繳資產管理規模較參評機構高出39.9%;計劃及承諾實際使用做市資金分別較參評機構平均高出74%、45%;計劃配備及目前已到位做市人員數量較參評機構平均高出近23%、30.77%。
從入選業務試點名單機構的業務模式及背景看,既包括以山東高新、復星等為代表的偏一級市場投資機構,也包括以朱雀為代表的偏二級市場的機構,還包括以盛世景為代表的全產業鏈型投資機構;既有深創投等國資背景的機構,又有敦和資產等純民營機構,還有盛世景這樣民營控股、國資參股的金融機構。
私募機構參與做市的意義:三板回歸投資本質,時點關鍵影響深遠
至2016年年底,在新三板掛牌企業將突破萬家,新三板毋庸置疑早已成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的基礎組成部分。2016年以來,國務院、證監會及股轉公司領導也已數次明確提出進一步完善新三板交易機制,改善新三板流動性問題。
股轉系統確定引入私募機構開展做市業務試點,意味著券商原有壟斷地位將被打破,企業做市中與券商相互不對等的情況會有所改觀。私募機構因投資時會更多地考慮價值投資的基因,其在為三板市場帶來增量資金的同時,在對挖掘提升中小企業價值、服務支持中小企業成長等方面將發揮比券商更重要的作用。此外,由于私募機構具有對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進行估值定價的能力,私募機構開展做市業務有利于推動做市企業交易價格的公允,有利于下一步引入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投資,對改善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提高股轉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6年10月底,按照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分析看,中國私募的規模已首次超過了公募,全國股轉公司按照規范程序審慎遴選管理規模較大、運行時間較長、風控水平較高、財務狀況穩健的私募機構參與試點,讓優質私募機構充分發揮服務中小企業的作用,是改善新三板流動性一攬子政策的重要一環,更是讓三板的投資真正回歸投資本質的戰略之舉。
盛世景參與私募做市:多管齊下,組合出擊
目前,盛世景已通過掛板前股權投資、定增、協議轉讓、做市交易、自營投資等方式投資了大象股份、九星娛樂、盟云移軟、有棵樹、祥云飛龍、諾博教育、九州量子、地大信息、默聯股份、雙劍股份、長江醫藥等十余家新三板優秀公司,形成了對新三板的全方位立體化布局。
在參與私募做市方面,盛世景已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并已加快做市業務、技術系統建設、制度規范及實施等工作的進度,按要求盡快完成有關組織、制度、證券、資金、人員及相關交易基礎設施準備,全力以赴認真準備監管部門的現場驗收工作,確保私募機構做市業務試點平穩順利實施,不負監管機構和市場人士的厚望。
未來盛世景將借助在一級市場、三板市場、一級半及二級市場等業務的全產業鏈優勢,進一步為更多優質企業提供做市服務,深入發現企業價值,豐富投資手段,形成投資、定價、上市、并購等一條完整的投資價值鏈條,拓寬股權投資的有效退出通道,獲得更強的業務競爭力、資本運作空間和市場話語權,為三板中小實體企業提供完善優質服務的同時,為投資人創造價值,分享價值。